× 關閉
關於南訊
Home   /   關於南訊   /   技術科普   /   不再只是無腦撥號:解析 AI 時代的「預測式撥號」如何讓電銷更聰明、更有效率
2025/08/05

不再只是無腦撥號:解析 AI 時代的「預測式撥號」如何讓電銷更聰明、更有效率

 

 

在過去,電話行銷(Telemarketing)往往給人一種「大量撥號、死命推銷」的負面印象。行銷人員手持名單,逐一撥打電話,希望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位願意傾聽的人。然而,這種方式不僅效率低,還浪費大量人力資源,甚至容易引起客戶反感。

隨著人工智慧(AI)和大數據技術的進展,電銷不再只是「無腦撥號」,而是進化為一種「有策略、有預測」的智慧型行銷模式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術之一就是——預測式撥號(Predictive Dialing


一、什麼是「預測式撥號」?

預測式撥號是一種使用 AI 演算法與通話行為模型,根據大量數據來預測什麼時候該撥號、該撥給誰、以及該撥多少通電話的技術。它的核心目標,是最大化業務人員的通話時間最小化等待與無效通話,進而提升整體效率與成交機率。

這項技術並不只是「快速撥號」,而是根據以下因素進行智能判斷:

  • 哪些客戶較有可能接電話?
  • 哪些時間點成功率較高?
  • 哪些話術、產品,與哪些族群較為契合?
  • 有多少業務人員正在空閒中等待接聽?

透過這些資訊,預測式撥號系統會主動安排撥打計畫,讓每位業務人員一通接一通,幾乎不需要「等電話」。


二、傳統撥號 vs. 預測式撥號

項目

傳統撥號

預測式撥號

撥號方式

人工或手動撥號

AI 自動控制

撥打效率

每小時平均撥通 10-20

可達每小時 40-60

等待時間

常有空檔等待

幾乎無間斷通話

拒接率

高(撥給錯人、時間不對)

低(預測最佳接聽時段與目標)

成交率

靠經驗為主

AI推薦潛在客戶,提高轉換率

預測式撥號不只是速度上的提升,更重要的是「準確性」與「策略性」,讓電銷不再只是碰運氣,而是精準行銷


三、AI 在預測式撥號中的角色

預測式撥號的背後,是一套複雜但高效的 AI 模型。主要應用的 AI 技術如下:

1. 機器學習(Machine Learning

AI 透過分析歷史通話數據,包括客戶回應、接聽時間、通話長度等,找出其中的規律。例如,某區域的家庭主婦在下午三點最常接電話,那系統就會集中在那時間段撥打。

2. 自然語言處理(NLP

NLP 可用來辨識通話內容與情緒,幫助後端分析哪些話術或回應效果最好,並訓練 AI 自動判斷對話成功的機率。

3. 行為預測分析(Predictive Analytics

AI 預測哪些潛在客戶有較高機率購買產品,甚至根據 CRM 系統整合的數據(如購物紀錄、網站點擊行為)來建議撥打優先順序。

4. 智能分配引擎

根據業務人員的專長、通話風格、過往成交紀錄,AI 可將不同客戶分配給最合適的業務員,提升成交率與顧客滿意度。


四、應用場景:不只是電銷

雖然預測式撥號主要被應用在電話行銷中,但實際上它的應用範圍早已超越單一場景:

  • 債務催收:挑選最佳催收時機與方式,提高還款成功率。
  • 客服回電:在顧客需求最強烈時主動聯繫,提升服務體驗。
  • 問卷調查:提升有效回覆率與樣本代表性。
  • 保險、金融業務推廣:針對特定客群做高機率銷售推進。

五、法規與倫理考量

雖然預測式撥號大幅提升效率,但在執行時也需注意個資保護與通訊法規。例如:

  • 必須遵守「拒絕來電名單(DNC)」的規範。
  • 需提供清楚的來電識別與自動語音說明。
  • 不可過度干擾或騷擾用戶(如半夜撥打、重複撥打)。

AI 推動下,企業應建立以人為本的撥號策略,結合效率與尊重,才能長遠經營。


六、未來展望:AI 外撥進入「個人化」時代

隨著 AI 技術進一步成熟,預測式撥號的下一步將朝向更細緻的「個人化行銷」發展。例如:

  • 將不同話術搭配不同族群與情緒狀態。
  • 根據客戶過去行為自動生成最適銷售話題。
  • 使用語音合成(Text-to-Speech)打造多語系自動業務員。

未來的 AI 外撥,不只是替代人力,更是擴充能力。業務員可以將心力放在建立關係、解決問題、促成交易,而不是浪費時間在無效通話中。


結語

預測式撥號不再是傳統電銷的延伸,而是一場由 AI 主導的數位轉型革命。從過去的「無腦撥號」,進化為今天的「智慧外撥」,企業不只提高了效率,也創造更好的顧客體驗。

AI 的加持下,電話行銷正在變得更聰明、更精準,也更值得信任。而這場進化,才剛剛開始。